中国的姓氏怎么来的?
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源于中世纪,极少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
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云为官,有云姓。由于后世众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不同地域和事迹的分化衍生而成,万姓归宗,可以说中国人的姓氏都出于华胥氏之后,同属炎、黄子孙。
秦朝以前,姓和氏有不同的含义。姓字的古字是由“人”和“生”组成的,意即为人所生,因生而成姓。
氏的本意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同姓不可通婚,同氏而不同姓者,可通婚姻。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趋于湮没。
《通志·氏族略》曰: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首先要弄清一个概念。在先秦,特别战国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东西,姓是一个家族的标志,而氏则是一个家族的分支的标志。
而且,姓和氏不是每个人都有,只有那些显赫的贵族才有。明白了这一点,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这句话正是解释姓和氏的区别。大意是:姓是总括家族祖先出自于何处的标志,氏是区别家族子孙分化于何处的标志。(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这个上面也说到就不累述了。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除了近亲不可通婚外,同姓也是可以的。
关于姓氏的由来,距多方考证,中国很多最早的姓氏是来源于原始社会所崇拜的图腾,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人类社会造字以后,文化得到飞速发展,姓氏方面也不在满足于图腾,于是,姓氏产生于以下几点: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东周列国,诸侯国甚多,有的几个村子就是一个国,当时民众皆以国为姓,这也为中国的百家姓的产生奠下基础
三、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四、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五、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改性,比如亡朝的皇族遗老为躲避新的朝廷追杀,纷纷改姓。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邓姓男孩起名牛宝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邓姓男孩起名牛宝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